首页 根鸟 下章
第三章 鬼谷
 鸟骑着马,沿着江边,一直往西。

 马大部分时间是走在悬崖边。走到高处,鸟不敢往下看。江滚滚,花飞溅,并传出沉闷的隆隆声。鸟总在担心马失前蹄的事情发生,而那马却总是如履平地的样子,速度不减地一往无前。

 从上游不时地冲下来一木头,远远看过去,仿佛是一条巨大而凶猛的鱼在江中穿行。鸟宁愿将它们看成是鱼,在马背上将它们一一盯住,看它们沉没,看它们被江中巨石突然挡住而跃入空中又跌落江水,看它们急匆匆地向下游猛地窜来。当它们到了眼前,已明晃晃是一木头,再也无法将它们看成鱼时,鸟总不免有点失望。

 鸟有时会仰脸看对面山坡上的羊。它们攀登在那么高的峭壁上,只是为一丛草和绿叶。青青的岩石上,它们像一团团尚未来得及化尽的雪。

 对面的半山里,也许会出现一两个村落。房屋总浮现在江上升起的薄雾里。鸟希望能不时地看到这些村落。几天下来,他还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规律:只要看见铁索桥,就能见到村庄和散住的人家。因此,在见到村庄之前,他总是用目光去搜索江面上的铁索桥。那铁索桥才真叫铁索桥,仅由两条不的铁索连结着两岸,那铁索上铺着木板,高高地悬在江面。它们最初出现在鸟的视野里时,仅仅是一条黑的线。那线在空中晃悠不停,却十分优美。马在前行,那线渐渐变,直到看清它是铁索桥。

 每到铁索桥前,鸟总有要走过去的望。他扯住缰绳,目光顺着铁索桥,一直看过去,直到发现林中显出来的木屋。有时江面狭窄,雾又轻淡,鸟就会看到江那边的人。这时,他就会克制不住地喊叫起来:嗷——!嗷嗷——

 山那边的人也觉得自己在无尽的寂寞里,听到对岸有人喊叫,就会扯开嗓门回应着:嗷——!嗷嗷——同样的节奏,算是作答与呼应,绝不让鸟失望。

 这种此起彼伏的呼喊,后来随着鸟的远去,终于消失,于是又只剩下江水的浩之声。

 这天下午,转过一道山梁,阳光异常明亮地从空中照下来。鸟一抬头,发现不远处的道上,有一个人骑着一匹黑马也正在西行。他心中不免一阵兴奋,紧了紧缰绳,白马便加快了脚步朝那马那人赶去。

 鸟已能清清楚楚地看见那个马上的人了:他披着一件黑斗篷,头上溜光,两条腿似乎特别长,随意地垂挂在马的两侧。鸟不由自主地在心里给他起了一个名字:长脚。

 长脚听到后面有马蹄声,便掉转头来看。见到鸟,他勒住马,举起手来朝鸟摇了摇。

 鸟也朝长脚举起手来摇了摇,随后用脚后跟一敲马肚,白马就撒开四蹄,眨眼工夫,便来到长脚跟前。

 “你好。”长脚十分高兴地说。

 “你好。”鸟从长脚红黑色的脸上感到了一种亲切。这种亲切在举目无亲的长旅中,使鸟感到十分珍贵。

 长脚是个中年汉子。他问道:“小兄弟,去哪里?”

 鸟说:“往西去。”随即问长脚“你去哪里?”

 长脚说:“我也是往西去。”

 鸟又有了一个同路人。尽管他现在还无法知道长脚究竟能与他同行多远的路,但至少现在是同路人。鸟又有了独自落荒野的羊羔忽然遇到了羊群或另一只羊时的感觉。再去看空寂的江面与空寂的群山时,他的心情就大不一样了。在如此寂寞的旅途上,一个陌生人很容易就会成为鸟的朋友。

 他们互相打量着。两匹马趁机互相耳鬓厮磨地纠在一起。

 鸟眼前的长脚,是一个长得十分气派的男子。他的目光很特别。鸟从未见到过如此深不可测的目光。那目光来自长而黑的浓眉之下,来自一双深陷着的、半眯着的眼睛。最特别的是那个葫芦瓢一般的光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使长脚显得格外的精神,并带了一些让鸟喜欢的野蛮与冷酷。长脚似乎意识到了这颗脑袋给他的形象长足了精神,所以即使是处在凉风里,也绝不戴帽子,而有意让它赤的。

 鸟从长脚的目光中看出,长脚似乎也十分喜欢他的出现。长脚的目光里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兴奋。

 “走吧。”长脚说。

 正好走上开阔一些的路面,两匹马可以并排行走。

 路上,鸟问长脚:“你可见到一个背行囊往西走的人?”鸟的心中不免有点思念板金。尽管他心里明白,按时间与速度算下来,长脚是不会遇上板金的,但他还是想打听一番。

 长脚摇了摇头:“没有。”

 一路上,长脚不是说话,就是唱歌。他的喉咙略带几分沙哑,而这沙哑的喉咙唱出的糙歌声与这寂寞的世界十分相配。长脚在唱歌时,会不时把手放在鸟的肩上。鸟有一种深刻的感觉:长脚是一个非常容易让人感到亲近的人。

 傍晚时分,他们来到了一座小镇。

 在一家客店门口,长脚将马停住了:“今晚上,我们就在这里过夜。”

 鸟不免有点发窘:“我不能住在这里。”

 “那你要住到哪里去?”

 “我就在街边随便哪一家的廊下睡一夜。我已这样睡惯了。”

 长脚跳下马来,并抓住鸟的马缰绳说:“下来吧,小兄弟。这个客店的钱由我来付。区区几个小钱,算得了什么。”

 鸟很不好意思,依然坐在马上。

 长脚说:“谁让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呢?下来吧,我一个人住店也太寂寞。”

 鸟忽然觉得由长脚来为他付客店费,也并不是一件多么让人过意不去的事。长脚的豪,使鸟在跳下马来时的那一刻,不再感到愧疚了。他牵着马跟着长脚走进了客店的大院。

 店里的人立即了出来:“二位来住店?”

 长脚把缰绳交给店里的人:“把这两匹马牵去喂点草料,我们要一间好一点的房间。”

 店里人伺候长脚和鸟洗完脸,退了出去:“二位,有什么吩咐,尽管说。”

 稍微歇了歇,长脚说:“走,喝酒去!”

 小镇还很热闹,酒馆竟然一家挨着一家。长脚选了一家最好的酒馆,把胳膊放在鸟的肩上说:“就这一家。”便和鸟往门里走去。鸟看到,灯笼的红光照着长脚的脸,从而呈现出一派温暖的神情。鸟心中不免生出一股感激之情。

 就在这天夜里,躺在舒适的上,喝了点酒而一直感到兴奋的鸟,在半明半暗的烛光下,向长脚讲了一切:白鹰、布条、峡谷、紫烟…

 长脚在鸟讲话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打断鸟的话,而只是不时地点一下头,发出一声:“嗯。”鸟已很久很久未能向人吐这一切了。他几乎已经麻木了。他在行走时,常常是忘了他为什么行走的。在这春天的夜晚,闻着从院子里飘进来的花的香气,重叙心中的一切,鸟又回到了那种圣洁而崇高、又略带了几分悲壮的感觉里。他的目光里又再一次出一种无的痴与容易沉入幻想的本。他觉得,长脚是一个善解人意、最让他喜欢倾诉的人。

 确实如此。长脚在听的过程中,一直让鸟觉得自己在鼓励他说下去。而在听完鸟的诉说之后,他没有一丝嘲笑的意思,而呈现出一副被深深打动的神情。

 第二天,长脚对鸟说:“我想在这小镇上停留一两,不知你还是否愿意与我在一起?”

 鸟犹豫着。

 长脚说:“也不在乎一两天的时间。”

 “好吧。”但鸟不太明白长脚为什么要在这里停留。

 长脚似乎看出了鸟心中的疑问,说:“后面那段路不好走,我们要歇足了劲。”

 吃罢早饭,长脚就领着鸟在街上转悠。不久,鸟发现,长脚在街上转悠时,并无一丝要看这小镇风情的意思。长脚总是用目光打量着街上的行人,而当他在这些行人之中发现者、乞讨者或一些显然是孤身一人而别无傍依的,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时,他就会走过去,与那些人搭话,并问寒问暖,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那样子使鸟很受感动。

 一个巷口。一个十四五的男孩儿瘫坐在地上。

 长脚说:“过去看看。”

 那男孩儿瘦骨伶仃,两只眼睛大大的,身边是一个破破烂烂的铺盖卷。

 长脚蹲下去。他一点也不嫌弃那个男孩儿的肮脏,竟然伸出大手在那个男孩儿秋草一般纠结着的头发上抚摸了几下:“家在哪儿?”

 那男孩儿有气无力地看了长脚一眼:“我没有家。”

 长脚又问:“你去哪儿?”

 那男孩儿说:“我也不知道去哪儿。”

 长脚没有说什么,走进一家饭馆。过了不一会儿,他端来一大碗饭菜,递到那个男孩儿手上:“吃完了,别忘了将碗送到那家饭馆里。”

 那男孩呆呆地望着长脚。

 长脚说:“我要在这里呆上几天。你且别远走。只要我在这镇上呆上一天,你就一天不愁饭吃。”说完,怜爱地拍了拍那男孩儿的头,然后对鸟说“我们再往前走。”

 跟在长脚的身后,鸟心中想:长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午饭后,长脚叫鸟在店中独自歇着,一个人上街去了,直到傍晚才回客店。

 晚上,长脚又将鸟带进一家酒馆喝酒。回到客店时,小镇已无行人了。

 烛光下,长脚说:“我看出来了,你要着急上路。可我还要在这里呆上几天。”他望着鸟,说:“昨天夜里,你对我说,你曾见到过一只白色的鹰,对吗?”

 鸟有点疑惑不解地望着长脚。

 “是不是一只白色的鹰?”

 “是的。”

 “还梦到了一个大峡谷,那峡谷里长了百合花,对吗?”

 鸟点了点头。

 长脚说:“小兄弟,算你幸运,你认识了我。继续往西去吧。你离那个大峡谷已剩下不几天的路程啦。”

 鸟吃惊地望着长脚:“你知道那个大峡谷?”

 长脚:“你只管往西走吧。”

 “你说不几天就能走到?”

 长脚说:“你必须要见到一个人。这个人知道那个大峡谷在哪里。”

 “我怎么才能见到这个人?”

 长脚说:“你一直往西走。大约三天后,你就可以走到一个峡谷口。看见那个峡谷口,你千万不要因为看到眼前全是石、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而犹豫,就止步不前。别担心,继续往前走。再用半天的时间,你就会看到山坡上有一间木屋。你就走过去。那木屋里有人,你就将我写的信——我马上就给你写,到一个叫黑布的人手上,他就会告诉你大峡谷究竟在什么地方,他甚至会带着你一直找到那个大峡谷。我衷心祝愿你能很快救出那个叫紫烟的女孩儿。我从一开始就相信有这件事。”

 鸟简直不敢相信长脚的一番话。

 长脚说:“你见到那间木屋,见到那个叫黑布的人,一切就会明白了。”说完,就去写信。

 鸟在长脚写信的时候,心里一直十分激动。伏案写信的长脚将他宽厚的身影投在墙壁上。鸟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上苍居然让他认识了这样一个人。他要在心里一辈子记住这个人。想到不久就要结束这长长的苦旅,就要梦想成真,鸟简直想哭一哭。

 长脚写信的样子十分潇洒,仿佛他天天坐在案前写一封同样的信,已不需要再加以任何思索。那笔在纸上迅捷地滑动,犹如一阵风吹进巷口,那风便沿着深深的巷子呼呼向前。

 长脚将信写好后,交给鸟:“你不想看一下吗?”

 鸟是识字的,但鸟不认识这封信上的任何一个字。它是一种别样的文字。那文字仿佛是蛇在沙上滑行,扭曲的,却在微微的恐怖中出一种优美。

 鸟摇了摇头:“我不认识。”

 长脚将那封信拿过来,折好后再重新鸟手上:“黑布认识这些文字。”

 鸟问长脚:“我们还会再见面吗?”

 长脚一笑:“我想,我们还是会再见面的。”

 这天傍晚,鸟果然见到了长脚所说的那个峡谷口。

 鸟骑在马上,向西张望着。这是一条狭长的峡谷。尽是石,它们使人想到这里每逢山洪暴发时,是洪水的通道。那时,洪水轰隆轰隆从大山深处奔来,猛烈地冲刷着石头,直把石头冲刷成圆溜溜的,没有一丝尘埃。鸟低头一看,立即看出了当时洪水肆时留下的冲刷痕迹。晚风地吹拂着鸟,使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噤。

 白马朝黑的峡谷嘶鸣起来,并腾起两只前蹄。

 鸟真的在马上犹豫了。他望着这个峡谷,不知为什么,心里生出了一种难以说清的疑惑。

 天已全黑了,几颗碎冰碴一般的星星,在荒老的天幕上闪烁。

 鸟忽然用脚后跟猛一敲马肚。他要让马立即朝峡谷深处冲去。然而,令鸟不解的是,一向驯服听话的白马,竟然不顾鸟的示意,再次腾起前蹄,长长地嘶鸣着。鸟只好从出马鞭,往白马的去。白马勉强向前,但一路上总是不断地停住,甚至在鸟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调转头往回跑去。最后,鸟火了,用鞭子狠狠地、接连不断地打着它。

 四周没有一丝声响。峡谷仿佛是一个无底的

 半夜时分,已经疲倦不堪的鸟见到了前面的半山坡上似乎有一星灯火,精神为之一振。他眼睛,等终于断定那确实是灯火时,不大叫了一声,把厚厚的沉寂撕开了一个大豁口。

 那温暖的灯光像引飞蛾一样引鸟。

 在如此荒僻的连野兽都不在此出入的峡谷里居然有着灯光,这简直是奇迹,是神话。这种情景,也使鸟不知为什么感到了一丝恐怖。

 一间木屋已经隐隐约约地呈现了出来。

 白马却怎么也不肯向前了——即使是鸟用鞭子无情地鞭打它,它也不肯向前。鸟毫无办法,只好从马背上跳下,然后紧紧扯住缰绳,将它使劲朝木屋牵去。

 灯火是从木屋的两个窗口出的。那两个窗口就仿佛是峡谷中一个庞然怪物的一对没有合上的眼睛。

 鸟终于将马牵到了小木屋的跟前。“反正已经到了,随你的便吧。”鸟将手中的缰绳扔掉了,拍了拍白马“就在附近找点草吃吧。”

 鸟敲响了小木屋的门。

 过了一会儿,门打开了。一个肥胖的家伙站在灯光里,问:“找谁?”

 鸟说:“我找一个叫黑布的人。”

 “我就是。”那人说道,并闪开身,让鸟进屋。

 鸟从怀中掏出长脚写的信,递给黑布。

 黑布走到悬挂在木梁上的油灯下,打开信,并索索将已打开的信抖动了几下,然后看起来。看着看着,嘿嘿嘿地笑起来。声音越笑越大,在这荒山野谷之中,不免使人感到骨悚然。

 木屋里还有两个人正呼呼大睡,被黑布的笑声惊醒,都坐了起来。他们着眼睛,当看到屋里站了一个陌生的少年时,似乎一切都明白了,与黑布换了一下眼色,也嘿嘿嘿地笑起来。

 鸟惶惑地看着他们。

 黑布说:“好,送来一个人,还送来了一匹马。老板说,那马归我了。还是匹好马。”他对一个坐在上的人说“疤子,起来去看看那匹马,把它拴好了。”

 叫疤子的那个人就披上衣服,走出木屋。

 黑布坐了下来,点起一支烟卷来深深地了一口,问鸟:“知道你是来干什么的吗?”

 鸟说:“我是来请你指点大峡谷在什么地方的。”

 “什么?什么大峡谷?”

 鸟就将事情的经过告诉黑布。他一边说,一边在心中生长着不安。

 黑布听罢,大笑起来,随即将脸色一变:“好,我来告诉你。”他用右手的手指将拿在左手中的信弹了几下“这上面写得很清楚,你是来开矿的!”

 鸟吃惊地望着黑暗中的黑布:“开矿?开什么矿?”

 黑布说:“你明天就知道了!”

 鸟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一边望着黑布,一边往门口退去。估计已退到门口了,他猛地掉转身去。他要跑出门去,可是,那个叫疤子的人将双臂叉着放在前,却早堵住门口。

 黑布不耐烦地说:“老子困得很。你俩先将他捆起来,明再发落!”

 于是,上的那一个立即从上跳下来,从下拿出一的绳索,与疤子一道扭住拼命挣扎的鸟,十分熟练地将他结结实实地捆了起来,然后将他扔到角落里。

 这时疤子对黑布说:“我下去时,远远看见一匹马来着,但转眼的工夫就不见了。”

 “明再说吧,它也跑不了!”黑布说。

 第二天一早,鸟被黑布他们押着,沿着峡谷继续往前走。路上,鸟听疤子对黑布说:“怪了,那马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黑布说:“可能跑到山那边的林子里去了。且别管它,总有一天会逮住它的。”鸟就在心中祈祷:白马呀,你跑吧,跑得远远的。

 大约在中午时分,当转过一道大弯时,鸟看到了一个令他十分震惊的景象:一片平地上,盖有十几间木屋,有许多人在走动和忙碌,不远处的一座小山脚下,忙碌的人尤其多,那里似乎在冶炼什么,升起一柱浓浓的黄烟,荒寂的山坳里居然一派紧张与繁忙。

 黑布踢了踢脚下的一块石头,对鸟说:“这就是矿!”掉头对疤子说“将他带走,钉上脚镣,明天就让他背矿石去!”

 鸟被带到了一个敞棚下,被疤子按坐在一张糙的木椅上。

 鸟也不挣扎,心里知道挣扎了也无用。他的目光有点呆滞,心凉凉的,既无苦痛,也无愤恨,随人摆布去吧。

 一旁蹲着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头。他在那里打瞌睡,听见了动静,迟缓地抬起头来。鸟看到,那是一个独眼的老人。老人默默地看了鸟一眼。鸟觉得自己犹如被一阵凉风吹着了,不心头一颤。那目光飘忽着离开了,仿佛一枚树叶在飘忽。

 “老头,给来一副脚镣。”疤子说。

 独眼老人站起身,蹒跚着,走向一个特大的木柜,然后打开门,从里取出一副脚镣来,又蹒跚着走过来。脚镣哗啦掉在鸟面前的地上。

 鸟望着冰凉的脚镣,依然没有挣扎,只是神情木然如石头。

 脚镣被戴到了鸟的脚上。一个大汉挥动着铁锤,在一个铁砧上猛力砸着铁栓,直到将铁栓的两头砸扁,彻底地锁定鸟。那一声声的锤击声,仿佛在猛烈地敲击着鸟的灵魂,使他一阵一阵地颤栗。

 独眼老人一直蹲在原先蹲着的那个地方,并仍然垂着头去打瞌睡,好像这种情景见多了,懒得再去看。那样子跟一只衰老的大鸟栖在光秃秃的枝头,任由其他的鸟去吵闹,它也不愿在翅膀下的脑袋一般。

 钉上脚镣之后,鸟就被松绑了。

 疤子对独眼老人说:“带他去五号木屋,给他一张。”说完,他就领着另外几个人回那山坡上的小木屋去了。

 独眼老人将双手背在身后,佝偻着,走在前头。

 鸟拖着沉重的脚镣跟在独眼老人的后头。脚镣碰着石头,不停地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

 离那木屋有一段路。鸟缓慢地走着,用心地看着这个几乎被隔绝在世外的世界。这里的天空阴沉沉的,没有一丝活气。无论是山还是眼前的石,仿佛都不是石头,而是生锈的铁,四下里一片铁锈,犹如被一场大火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到处飞着乌鸦。那乌鸦一只一只皆黑得发亮,犹如一只只夜的精灵。它们或落在石滩上,或落在岩石和山头上,或落在一株株扭曲而刚劲、如怪兽一般的大树上。从远处走过一个又一个的人来。他们稀稀拉拉,似乎漫无尽头。他们的面色不知是为四周的颜色所照还是因为本就是如此,也呈铁锈。他们吃力地用柳篓背着矿石,弯走向那个冒着黄烟的地方。他们对鸟的到来无动于衷,只偶尔有一个人会抬起头来,冷漠地看一眼鸟。显然,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已经在这矿山呆了一段日子了,那脚镣被磨得闪闪发亮。石滩上,一片脚镣的声音。这声音仿佛有人在高处不停地往下倾倒着生铁。使鸟感到不解的是,他们中间的许多人,竟然没有戴脚镣,纯粹是自由的。然而,他们却显得比那些戴着脚镣的人还安静。他们背着矿石,眼中没有一丝逃脱的望,仿佛背矿石是他们应做的事情,就像驴要拉磨、牛要耕地一样。有几个年轻力壮的,想必是还有剩余的精力,一边背着矿石,还一边在嘴中哼唱着,并且互相嬉闹着。

 鸟跟着老头路过那个冒黄烟的地方时,还不为那忙碌的很有气势的场面激动了一阵。一只高高的炼炉,有铁梯绕着它盘旋而上,又盘旋而下,那些人不停地将矿石背上去,倒进炼炉,然后又背着空篓沿铁梯从另一侧走下来,走向山沟沟里的矿场。这是一个无头无尾的永无止境的循环。一只巨大的风箱,用一硕的铁管与炼炉相连。拉风箱的,居然有十多个人。他们打着号子,身体一仰一合地拉着,动作十分整齐。风在铁管里呼噜呼噜地响着,炼炉不时地发出矿石受热后的爆炸声,所有这一切织在一起,很让人惊心动魂。

 走到五号木屋门口,独眼老人没有进屋。他对鸟说:“靠里边有张空。那上三天前还有人睡,但他已死了,是逃跑时跌下悬崖死的。”

 鸟站在木屋的门口,迟疑着。

 独眼老人不管鸟,转身走了。走了几步,他转过头来。那时,鸟正孤立无援、可怜巴巴地望着他。独眼老人站在那里好一会儿。再一次往前走时,他伸出一只已伸不直的胳膊,指了指四周,对鸟说道:“这地方叫鬼谷。”

 那时,一群乌鸦正飞过天空。

 第二天,鸟背着第一筐矿石往炼炉走时,看见了长脚。

 长脚风风火火走过来时,人们立即纷纷闪到一边,并弯下去,将头低下。

 长脚的身后,由疤子他们又押解了三个人。鸟立即认出来了,他们都是那天他在那个小镇上所看到的人,其中一个,就是那个瘫坐在巷口的少年。

 长脚似乎想要在这里停住欣赏他的矿山,立即就有人搬来椅子。他一甩黑斗篷,那黑斗篷就滑落下来,晾在椅背上。他在椅子上坐下,跷起腿来。阳光下,他的脑袋瓦亮,仿佛是峡谷中的一盏灯。

 鸟走过来时在长脚的面前停住了。他怒视着长脚。

 长脚冷冷地一笑,仰起头来对身后的疤子说:“这小子十分容易想入非非,你们务必要将他看紧一点。”

 深夜,鸟睁眼躺在光光的木上。背了一天的矿石,他已经非常疲倦了,但脚镣磨破了他的脚踝,疼痛使他难以入睡。他十分后悔自己的轻信。但这大概是他的一个永远也去不掉的弱点了。鸟就是这样的鸟,要不是这样的鸟,他也就不会踏上这一旅程。鸟一辈子只能如此。

 一屋子睡着十多个人,此刻都在酣睡之中。有人在说梦话,含糊其词;有人在磨牙,狠巴巴的仿佛要在心中杀死一个人。

 鸟想着自己的处境,心中充悲凉。

 屋外,月亮照着空寂的峡谷。山风吹拂着屋后的松林,松针发出呜呜的声响。一只乌鸦受了惊动,尖叫了一声。它似乎向别处飞去了,那声音便像是流星在空中滑过,最后坠落在远处的松林里。

 鸟终于抵挡不住困倦,耷拉下眼皮。就在他处于迷糊糊的状态时,他听见了山头上有马的嘶鸣声。这嘶鸣声穿过春天的雾霭,如同一支银箭在夜空下穿行。鸟一下就清醒起来:我的马,我的白马!

 嘶鸣声渐逝,天地间又归于让人难以忍受的沉寂。

 就在鸟渴望再一次听到马的嘶鸣声时,那马果然又嘶鸣了。这一声嘶鸣显得十分幽远,却又显得万分的清晰。嘶鸣声使灰心丧气的鸟感到振奋。他躺在那里无声地哭了起来。

 第二天,鸟在背矿石时,看到疤子带着两个人,背着往那座山的山顶爬去。有人说:“山顶上有一匹马,他们找那匹马去了。”整整一个上午,鸟的心思就全在马身上。他静静地听着山顶上的动静,心中是担忧。

 都快中午了,疤子他们还未下山。

 在去那间木屋吃午饭时,鸟不时地回过头来看那座山。

 鸟没有在大木屋里吃饭,而是来到了大木屋门口的石滩上。他又朝那座山望了望,然后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他吃着饭,但心里还在惦记马。

 山上突然传来一声沉闷的响,群山为之震颤。

 饭盆从鸟的手中跌落下来,在石头上跌得粉碎。他站起来,木讷地望着被飘来的乌云笼罩成暗黑色的山。

 在鸟背下午第二篓矿石时,他看到了空手而归的疤子他们。他站住了,将眼珠转到眼角,仇恨地看着疤子。

 疤子意识到了鸟的目光。他站住了,对鸟说:“你若不死心塌地地呆在此地,就将与你的马一样的下场!”

 鸟依然用那样的目光看着疤子。

 这天夜里,鸟的心仿佛枯萎了一样,死人一般躺着。他既无逃跑的念,也不去惦记任何事物。他的大脑就如同这贫瘠的、任由月照拂的石滩一样。以后的岁月,鸟不愿再去想它。什么大峡谷,什么紫烟,一切只不过是梦幻而已,由它飘去吧。在松林的呜呜声中,他沉沉睡去了。

 大约是五更天了,鸟在朦胧中似乎又听到了马的嘶鸣。他以为是在梦中,便挣扎着醒来用耳去谛听。除了松林的呜呜声,并无其他声响。鸟并不感到失望。他心里知道,他将永远听不到他的马的嘶鸣了。他合上眼睛。而就在他要再一次睡着时,他又听到了马的嘶鸣声,依然是在苍茫的山顶,真真切切。鸟的心不住一阵发抖。马仿佛要让鸟进一步听清楚,嘶鸣声更加洪大起来。空气在震动,松针因为气流的震动,而簌簌作响。

 马的嘶鸣,使鸟的一切似乎死亡的意识与念,又重新活跃起来。

 每天夜里,鸟都能听到马的嘶鸣声。但使他感到奇怪的是,疤子他们并没有再去追捕白马——他们好像根本就没有再听到马的嘶鸣。这天,他在背矿石的途中,与一个他已认识的、和他年龄差不多大、叫油桐的说:“你夜里听到马的叫声了吗?”

 “没有。那马已经被打死了。”

 鸟又去问其他几个人,他们也都摇头说:“那马已经死了,怎么可能还叫呢?”

 鸟几乎要动摇了。他背上的矿石就突然地沉重起来。但就在这天夜里,他还是听到了马的嘶鸣声。他听着屋的鼾声,证明自己确实是醒着的。他下摇了摇睡中的油桐:“你听呀,马在叫呢。”

 油桐听了半天,摇了摇头:“哪来的马叫声?”

 鸟急了:“你听,你听,多么清楚的马叫声!”

 油桐屏住呼吸又听了一阵,说:“鸟,你还是睡觉吧。马,它早死了。”

 鸟叹息了一声,拖着脚镣走出了木屋。他走到开阔的石滩上。那时皎洁的月光正十分明亮地照着周围的世界。他朝山顶眺望着。这时,他发现有一片朦胧的白色正在绿树结成的黑暗里闪动着。有时,大概是因为没有一丝遮挡,那片白色居然显得闪闪发光。“那是我的白马!”鸟在心中认定了这一点。那马似乎非常焦躁不安,在林子里不停地走动,白光便在林间不住地闪动。

 鸟在返回木屋的那一刻,心中生出一个结结实实的念头:我要逃跑!

 此后的几天时间里,鸟就一直在悄悄地观察着四周的情况,寻找着逃跑的通道,在心中周密地计划着逃跑的方案。他要一次成功。他发现了一条被杂草覆盖的小道,是通往山上去的。他只能翻过山去寻找西行的道路,而不能从峡谷口走出——那儿是绝对走不出的。

 这天中午,鸟坐在石头上吃饭。独眼老人端着饭盆也走过来,坐在离他身边不远的一块石头上。

 鸟从独眼老人的身上感到了一种巫气。他觉得这种神秘的巫气,仿佛是夜间的一股让人头脑清的寒

 独眼老人用他那只黑黑的似乎深不可测的独眼望着鸟。

 鸟从那束目光里分辨出了他已经久违了的慈祥与暖意。这种慈祥与暖意只有父亲的目光里才有。

 独眼老人望着眼前的大山说:“你是走不出去的。”

 鸟端着饭盆,给独眼老人的是一副固执的形象。

 独眼老人深深地叹息了一声。

 就在这天夜里,鸟趁屋里的人都睡时,悄悄地穿上衣服,又悄悄地将早已准备好的破麻袋片厚厚地绕在脚镣上,然后悄悄地走出了木屋。

 这是一个浓黑的夜晚。整个世界是个黑团团。

 鸟只能在心中去感觉方向。他既不能走快,又不能走慢。快了会发出声响,而慢了他又不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翻过山去。脚镣在石头上拖过去时,还真无多大的响声。鸟要注意的是防止脚镣在地上拖过时将石块拖动,从而撞击了另一块石头而发出声响。

 一只乌鸦突然叫了一声,恐怖顿时注了偌大的空间。

 鸟出了一身冷汗,两腿一软,蹲下了。

 这时,山顶上传来了马的嘶鸣声。

 鸟仿佛听到了一种召唤,站起来朝那条小道走去。

 鸟踏上这条小道,已经是后半夜了。他忍受着脚踝处的锐利疼痛,拖着沉重的脚镣,往山顶攀登着。道路十分难走。他要在付出很大的力气之后,才能走很短的一段路。树枝以及冒出的石块,经常勾住脚镣,已几次使鸟突然地摔倒。他的脸已经在跌倒时被石片划破,血黏乎乎的,直到嘴角。他渴了,便用舌头将血从嘴角进嘴里。爬到后来,他必须在心中不住地想着那个大峡谷,才能勉强地走动。

 浓墨一样的夜似乎在慢慢地淡化。

 凉风吹着鸟汗淋淋的脯,使他感到了寒冷。他仰脸看看天空,只见原是什么也看不见的天空,在由黑变灰,并有了几颗细小的星星。离天亮大概不远了,而他估摸着自己最多才爬到半山。他忽然气了。因为,在天亮之前,他不能翻过山去,长脚一得到他逃跑的消息,便会立即派人来四处搜寻,他便会很快被发现、被重新抓回去。

 鸟抱着一棵树,身体如一大团甩在树干上的泥巴,顺着树干,软乎乎地滑落了下去。

 马再一次嘶鸣,但未能使鸟再一次站起身来继续往山顶上爬。嘶鸣声终于在天色发白时,渐渐消失在缥缈的晨曦里。

 远处的山峦已依稀出轮廓。

 鸟的头发被水打漉漉的,耷拉在冰凉的额头上。

 太阳未能按时面,因为峡谷里升起白雾,将它暂时遮闭了。雾在林子间动,像的烟。

 鸟已听到了山下杂乱的脚步声。他知道,长脚已知道他逃跑了,派人搜寻来了。他没有一点害怕,也不想躲藏起来,而依然一动不动地坐在树下,闭着双眼,将头与背倚在树干上。

 树叶哗啦啦地响着,被蹬翻了的石头骨碌骨碌地滚着。过了一会儿,鸟就听到了人的息声。他睁开眼睛时,看到了数不清的模糊的人影,织成网似的正往山上搜寻而来。几丛灌木正巧挡着鸟。鸟都看到搜寻者的腿的晃动了,但搜寻者却一时不能将他发现。

 有一个人站在离他不远处的地方撒。那在地上的落叶上的,被落叶所围,一时不能走,在那里临时集成一个小小的水洼。越到后来,地上的水声也就越大。

 鸟并不能看见如此情形,但他的眼前却浮现出一团令人恶心的泡沫。他往地上啐了一口。

 除了疤子等少数几个人之外,到山上来搜寻的人,都是像鸟一样被进峡谷的。鸟实在不能明白这些家伙:你们自己不打算逃跑,为什么还要阻拦别人呢?你们为什么不想方设法逃出这地狱般的峡谷呢?眼下是多好的机会!你们脚上没有脚镣,跑起来轻得如风,翻过山去,你们就自由了!

 雾像水一样慢慢地退去,于是,鸟像一块沉没的石头渐渐了出来。

 鸟终于被发现了。他被人拖下山去。

 鸟双臂反剪,被吊在石滩上的一棵已经枯死的老树上。他既不咒骂,也不哭泣求饶,任由疤子们用树枝打着。

 疤子们累了,就扔下鸟,坐到不远处的敞棚下抽烟。

 鸟被吊在阳光里的树下。因为双手反剪,从远处看,就像一只黑色的飞鸟。

 鸟的胳膊由疼痛变成了麻木。一夜未睡,加上疤子们对他的折腾,他困了,居然迷糊糊地睡着了。

 鸟醒来时,长脚正站在他的面前。他憋足了劲,将一口带血的唾沫用力吐在长脚的脸上。

 长脚恼怒了,命令人将鸟放在地上。长脚一把揪住鸟蓬的头发,扳起了他的脑袋说:“你看呀,这就是你要找的大峡谷——长百合花的大峡谷!”

 鸟紧紧地闭上了眼睛,但他却分明看见了那个长百合花的大峡谷。那种高贵的花,把大峡谷装点得一片灿烂。

 长脚更加用力地揪住了鸟的头发,让他朝炼炉看去:“你再看呀,那是什么?是你梦中小妞!叫什么来着?噢,叫紫烟!多好听的一个名字!呸!不叫紫烟,叫黄烟!看见了吗?看见了吗?那边,就是那边,一股黄烟正在升起来,升起来…”

 鸟双眼依然紧闭,但他却分明看见了紫烟:她楚楚动人,可怜地站在银杏树下,正翘首凝视着峡谷上方的一线纯净的蓝天。

 长脚一松手,鸟跌落在石上。

 几天以后,鸟才能下行走。

 这天,鸟被叫到了用来吃饭的大木屋里。那时离吃中午饭还有一段时间。他被告知:“抢在众人前头,早点吃一顿好一些的东西,下午恢复背矿石。”疤子第一次变得亲切起来,对鸟说:“你坐下来,自然会有人给你送来的。”

 鸟在凳子上坐下了,将两只胳膊肘支在已裂开的木桌上。

 独眼老人出现了。他看到鸟独自一人坐在饭桌跟前时,那只独眼闪过一道惶恐与不安。他在角落里坐下,但不时地用独眼瞥一下鸟。

 鸟实在太饿了,只惦记着食物,并没有注意独眼老人。

 也就是一盘食物。但这一盘食物简直让鸟两眼熠熠生辉。它被端过来时,就已经被鸟注意到了。它盛在一只白色的盘子里,在端着它的人的手中,红地炫耀着。鸟还从未见过盘子中的东西:它们是豆子呢,还是果子呢?一颗颗,略比豌豆大,但却是椭圆形的,为红色,泽鲜亮,晶晶地直亮到它的深处,仿佛一颗颗都是透明的。它们闪动着人的光泽,逗着人的眼目,也拨着人的食。望着这样一盘食物,饥肠辘辘的鸟,不馋涎滴,颤抖着将手伸向那只盘子。

 独眼老人干咳了一声。

 鸟这才注意到了独眼老人。他从独眼老人的独眼中看到了一种奇异的神色,但他无法去领会这种神色,只是朝老人微笑了一下,依然将手伸向那盘美丽绝伦的果子。他用手指捏了几颗,放在左手的手掌上,又一颗一颗地送入嘴中。果子在手中时,鸟觉得它是温润的,而放入嘴中轻轻一咬,又是嘣脆的。鸟实在无法去描绘这果子的奇妙味道。他生长在山区,吃过无数种果子,但还从未吃到过如此鲜美的果子。甜丝丝的,又略带了些酸涩,并略带了一些麻,这种麻在刹那间就给鸟带来了一种神经上的快意。他咀嚼着,过一会儿,鲜红的果汁就染红了那因饥饿、营养不良而发白的嘴,使他立即呈现出一副健康的状态。

 独眼老人连连干咳着。

 鸟又看到了独眼老人的目光,但他依然无法领会。

 那果子正一粒一粒地丢入鸟的嘴中。鸟还不时地闭起眼睛,去仔细地品味着果子的味道。果子使他忘记了脚踝处伤口的疼痛,忘记了自己的处境。他在一种空前的美味中,任由自己在一种足中徜徉。他想抓几粒果子送给独眼老人尝一尝,但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的身体太需要这样的食物了。他在心中不免对独眼老人抱了一番愧意。这种愧意使他不再去注意独眼老人。他将脸偏向窗外,从而避免了与独眼老人的目光相碰。

 疤子一直坐在墙角里的一张凳子上。

 一束阳光从窗子里照进来,正好照着盘子中的食物。那些果子便一颗颗如同玛瑙般地闪耀着充魅力的光。这种光,是一种令人向往又令人的光。

 鸟守着这盘似乎来自于天国的美食,沉浸在一片惬意之中。

 独眼老人突然叫了起来:“炼炉那边,好像着火了!”

 疤子听罢,立即从凳子上跳起来,跑到了大木屋的门外。

 就在这时,独眼老人以出人意料的速度猛扑过来,不等鸟作出反应,独眼老人就一把抢过那只盘子,冲向窗口,将那盘果子倒到了窗外,然后又迅捷地返转身来,将空盘子放在鸟的面前,轻声说道:“你千万要说,这盘果子已经被你吃掉了!”他有力地抓住鸟的手抖了抖,又回到刚才坐的凳子上,依然摆出一副衰老昏庸的神态。

 鸟似乎从老人的用力一握中感觉到了什么。他惶惑地望着那只空空的盘子。

 窗外,一片鸦鸣。

 鸟看到,无数的乌鸦,各叼了一颗那鲜红滴的果子,从窗下飞上天空。

 这天晚上,独眼老人在石滩上找到了死人一般躺在那儿痴望天空的鸟,然后在他身旁坐下。疲倦的人们都已躺到上去了,石滩上全无一丝声响。细镰一般的月牙,只在西边山梁上悬挂了片刻,便沉落到苍黑的林子里。不远处,一条小溪在动着,发出细碎的水声。

 独眼老人说:“务必记住我的话:不要吃那种果子!他们还会让你吃的。”

 鸟坐起身来,望着老人的独眼——那独眼居然在黑暗里发着黑漆漆的亮光。

 “你看见了,有那么多的人,他们并没有戴脚镣,但他们却没有一个有逃跑的心思。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因为吃了那种果子。那果子叫红珍珠,只长在人难以走到的深山里。一个人只要连着吃上四五顿,从前的一切便会忘得一干二净,就只记得眼前那点事了。”

 鸟不出了一身冷汗,下意识地往独眼老人身边靠了靠。

 “天底下,那些颜色最鲜的东西,差不多都不是好东西,你尽量别去碰它。林子里那些长得鲜红的,红得像蛇信子一样的蘑菇,它打老远就引逗你走过去看它,可它是有毒的。”

 “他们怎么没有让你吃呢?”

 独眼老人住声音,用公鸭般的嗓子笑了。他没有回答鸟的问题。但鸟似乎感觉到了这种笑声底下,藏着他的得意与自命不凡: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果子,我还能不清楚!

 快分手时,独眼老人说:“你是要向西走,去做一件大事,对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独眼老人一笑,在鸟的肩上拍了拍,说道:“我是看出来的。”他走了,但只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小声叮嘱道:“千万不要吃那果子。我知道你会有办法对付的。”

 独眼老人走了。

 鸟看着他弯曲的背影融入浓浓的夜里。

 从此,鸟与独眼老人之间,便有了一无形的线牵着——牵着一颗依然稚的心和一颗已经衰老的心。在又一次的相会时,鸟将那个珍藏在心中的秘密全部告诉了老人。老人听完之后,什么也没说,只把胳膊无力地搭在鸟的肩上,然后唱了一支苍凉而荒古的歌。那歌使鸟仿佛在滚滚的寒中看到了一片脆弱的绿叶,在忽闪忽闪地飘动。

 正如独眼老人所说,疤子他们又以特殊恩惠的样子,单独给鸟端来四盘红珍珠,但都被鸟机智地倒掉了,其中一盘是趁人不备倒在怀里的。他走出门去,来到了僻静处之后,带一松,那果子便一粒一粒地掉在地上,仿佛一只羊一路吃草一路屙着屎蛋蛋。

 这天下午,鸟背矿石的篓子坏了。得到疤子的允许之后,他走进了一个狭小的小山坳——他要砍一些柳条补他的篓子。进入山坳不久,他便看到了寂静的山坡上长着的红珍珠。那么一大片,生机盎然地长着。这种植物很怪,算作是草呢还是灌木与树呢?鸟无法判断。叶子小而稀,状如富贵人家的女子的长指甲,深绿,森森的;茎瘦黑而苍劲,像垂暮老人的紫血管。叶下挂了果子,那果子比盘中的果子还要鲜十倍,仿佛淋着一滴滴的鲜血。令鸟感到吃惊和恐怖的是,这山坡上,除了这片红珍珠之外,竟然寸草不生,四周都是光秃秃的褐色石头。鸟再看这些果子,就觉得那红色显得有点恶。他不敢再靠近了。

 山顶上坐着一个孩子。他看到鸟走来时,便从山顶上冲了下来。

 鸟看着这孩子,说:“你叫青壶。”

 “你是怎么知道的?”

 “独眼老人告诉我的。他说,有一个叫青壶的孩子,看着一片红珍珠。”

 青壶不无得意地看了看那片由他看管着的红珍珠。他的目光是单纯的。而正是这种单纯,使鸟心头轻轻飘过一丝悲哀。独眼老人说过,这个孩子是去年秋天被进这个峡谷的。他是寻找失踪的父亲,在一个小镇的酒馆中乞讨时被长脚看到的。刚来峡谷时,以为他是个孩子,也就没有好好看管他,他竟然逃跑了。但他在山中了路,转了两天,又转回到峡谷里。长脚说:“再过两年,他就可以背矿石了。”于是,疤子就给他吃了四顿红珍珠,从此,他既忘了外面的世界,也忘了失踪的父亲。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青壶总是坐在山头上,聚会神地守护着这片神圣不可侵犯的红珍珠。

 鸟不想在这里久留,砍了几柳条,赶紧往外走。

 青壶忽然叫道:“你以后还会来吗?”

 鸟回过头来时,看到青壶正用一双纯净如晴空的眼睛,十分孤独地看着他。他朝青壶点了点头,匆匆离去了。

 鸟的脚镣被砸开了。

 鸟再走路时,突然失掉了重量,一时不能保持平衡,觉得过于轻飘,踉踉跄跄的,犹如醉人。但鸟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他在石滩上跑起来,轻如秋风。他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跑动了。沉重的脚镣,使他只能将脚在地上拖着走动。走路的样子仿佛一个拉屎之后股还未擦的孩子要去找大人帮着擦股。他夜渴望着这一天的到来:他能毫无羁绊地跑动。在远离疤子他们之后,跑动的鸟在清风里暗地流泪了。他知道,此刻他必须克制住自己,继续他的伪装。他必须在十分有把握的情况之下,才能进行又一次逃亡。而这一次必将是最后一次了。他在心中想着这一点,又蹦蹦跳跳地跑回到疤子们的面前。

 就在这天下午,疤子们将鸟带到了峡谷口。

 然后,他们掉头就往矿区那儿走了。鸟闻到了从峡谷口吹来的外面世界的新鲜气息。那天夜里,他就是在这里走入地狱的。而如今他又站在这地狱的出口处。他只要拚命朝东跑起来,就会很快跑回到应该走的旅途上。然而,智慧的鸟往远处的林子里轻蔑地一瞥,掉过头去,望着疤子他们已经几乎消失的背影,也朝矿区那边走去,并且显得急匆匆的,好像一个贪玩的孩子在夕阳西下时忽然想到该回家而往家里走一样。

 鸟知道,前面的林子里埋伏着长脚派去的守候的人。

 鸟回到矿区时,太阳已经沉没。他在石滩上遇见了独眼老人。两人相视一笑,擦肩而过。

 从此,再也没有人去看管鸟。

 鸟的内心是自由的,他的身体也即将自由。他混在背矿石的队伍里,一方面为即将到来的日子而在心中暗暗兴奋,一方面为那些戴着脚镣的和不戴着脚镣而一样必须永远生活于这地狱中的人感到悲伤。

 鸟已好几次去看青壶了。

 青壶一见到鸟时,就会欢呼着从山顶上冲下来。而过不多一会儿,鸟又会带着青壶重新登上山顶。鸟看到了一条最佳的逃路,而这逃路就在这长着红珍珠的山上。他从山顶往下看时,看到了茂密的森林,而透过树木的空隙,他看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废弃了的小道。他断定,这条小道是通向山下,通向大道的。他还隐隐约约地听到了遥远的山脚下传来的狗叫声。因此,他认定山下是有人家的。他在山顶上毫不掩饰去察看逃路,因为他知道青壶是毫无想法的。

 青壶只知道向鸟说他守护着的红珍珠:“乌鸦总来偷吃红珍珠,我就拿着树枝轰赶它们。它们可鬼了,就落在附近的树上,要是我不留神,它们就会立即飞下来吃红珍珠。我才不会上当呢,我把红珍珠看得牢牢的,它们一颗也吃不着。”他望着那片红珍珠,洋洋得意地又显得不好意思地说:“疤子夸奖我了,说我看红珍珠看得好。”

 鸟看着青壶那副天真的样子,心中是悲哀。

 鸟问青壶:“你从哪儿来?”

 青壶望着鸟,神情茫然。

 青壶又黑又瘦,眼睛仿佛是两只铃铛。他的脯,呈现出枝条一般的肋骨。每当鸟看到青壶的这副形象,他就对山坡上那片红的红珍珠充仇恨。他在心里发誓,他一定要将它们全部化为灰烬!

 鸟一天一天地坚持着。因为在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晚上,他总不能很快入睡,夜晚便显得格外漫长。他躺在上,将眼睛睁着,一会儿紧张,一会儿兴奋,一会儿热得出汗,一会儿又凉得发抖。他有点像一只忧心忡忡的老鼠,总在担心自己心中的心思被人窥破了。谁只要多看他一眼,他就会在心里不安半天。晚上睡不安稳,加之夏天已经来临,他的身体就变得十分清瘦。

 但独眼老人每次遇到他时,总还是用他的独眼告诉鸟:沉住气!

 这天夜里,鸟惊讶得几乎要从上蹦跳起来:他又听到了马的嘶鸣声!那次逃跑失败后,他就一直没有再听到马的嘶鸣声了。他怀疑前几次在夜间听到的马的嘶鸣,真可能是自己的幻觉。他都将那匹白马忘了。而现在,它却在黑茫茫的夜晚又嘶鸣起来了。那声音是穿过密匝匝的树叶传来的,是颤抖着的。但千真万确,是他的白马的嘶鸣。难道这是白马的幽灵徘徊在山头吗?

 嘶鸣声成了鸟心中的号角。

 鸟终于在一天的黄昏,走向在小溪边洗脚的独眼老人。他平静地告诉独眼老人:“今夜,我要走了。”

 独眼老人没有阻止他:“你打算烧掉那片红珍珠?”

 鸟没有问独眼老人是怎么知道他的心思的。他对独眼老人的这种神明般的先知都已习以为常了。他只是朝独眼老人点了点头,然后赤脚站到水中,将独眼老人那双长长的、平平的、已软弱无力的脚握在手中。他用力地给独眼老人擦着。

 “你还想带走青壶?”

 “是的。”鸟抬起头来望着独眼老人“我还要带着你一起走!”

 独眼老人坚决地摇了摇头:“我已走不动了。”

 “还有那么多人怎么办?”鸟望了一眼在远处走动的人们。

 “每隔半年,他们都要再一次吃红珍珠,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返回从前。你只管把那片红珍珠统统烧掉便是了,就别去管他们了。”

 在逃跑的前几天,鸟常往青壶守护的山坳里跑。疤子他们也不很在意,以为是两个孩子互相吸引,合在一起玩耍。鸟捡了一捆又一捆枯树枝,堆放在一块岩石的后边,他对青壶说:“我们要在这里搭一座房子。”青壶听了,觉得这是件有趣的事情,就和鸟一起检,直到鸟说:“够了,不用再捡了。”才作罢。

 这个日子是精心选择的。

 天不黑也不亮。亮了,容易被发现,黑了又难以看清逃跑的山道。那月亮似乎有心,苍白的一牙,在不厚不薄的云里游动,把鸟需要的亮光不多不少地照到地上。这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长脚家族发现这座铁矿、将第一个人进峡谷的日子。每逢这个日子,长脚家族总要铺张地庆祝一番。这天,长脚让疤子去通知各处干活的人们早早收工,然后到大木房集中会餐。大木房准备了足够的酒和菜,大家可尽情地享用。已多闻不见酒香的人,见一大桶一大桶的酒“一”字摆在那里,就恨不得一头扎进酒桶里。他们起大碗,在桶边拥挤着,抢舀着气味浓烈芬芳的酒。不多一会儿,就有人喝醉了,倒在大木屋门口的台阶下。这是一个松弛的、没有戒备的日子。

 长脚站在人群中,也端着酒碗,不时与人们干杯。他神采飞扬,双目炯炯有神。

 鸟混杂在人群里,也拼命用大碗去桶里舀酒。在长脚的目光下,他大口喝着,酒从嘴角哗哗进脖子。但他很快就在人群中消失,而走出大木屋。见四下无人,他便将酒泼向石滩。然后,他又重返大木屋,在长脚的目光下,再一次舀了一碗酒。

 当鸟拿着空碗,摇摇晃晃地又要进大木屋时,他看见独眼老人正端着酒碗坐在门槛上。独眼老人朝他微微一点头,鸟便立即听出:就在今天!

 月亮偏西时,木屋里外、石滩上,到处是喝倒了人,其情形仿佛是刚有一场瘟疫肆过,只留下尸横遍野。

 鸟也倒下了,倒在离青壶守护的山坳口不远的地方。他的心慌乱地跳着,不是因为酒,而是因为那个时刻。他望着星空,把激动、兴奋与狂喜统统在心底。此刻,时间在鸟的感觉里是有声音的,像马蹄声,像水声,像风来时芦苇的折断声…

 独眼老人在唱着一首充怀恋、惜别又让人心生悲凉的歌:

 河里有个鱼儿戏,

 树上有个鸟儿啼。

 啼只啼,

 个个都是有情意。

 既有意,

 就该定下个长远计。

 空中的鸟儿,

 波里的鱼,

 细想想,

 鱼归沧海鸟飞去,

 倒落得独自一个添忧虑…

 鸟终于爬起来,走向黑色的山坳。

 松树上,挂着一盏四方形的玻璃罩灯。蛋黄样的灯光从高处照下来,照在那片红珍珠上。离灯光近的地方,那红珍珠一粒一粒的,如宝石在烛光下闪烁。夏夜的润着红珍珠,使它散发出一种甜丝丝的令人昏睡的气息。

 青壶的酒菜是专人送来的。小家伙显然也喝酒了,正在灯下的草席上酣睡。

 “过一会儿,我就要带你走了。”鸟蹲下来,望着青壶在睡眠时显得更为稚气的面孔,心中是一个哥哥的温热之情。他没有惊动青壶,而独自一人走到岩石背后,然后将那些枯枝抱过来,一部分堆放在红珍珠地的四角,一部分撒落在红珍珠丛中。枯枝全部分完之后,他拔了一小堆干草,将玻璃罩灯摘下,转过身去挡住微风,打开玻璃罩,用灯光点燃了一把干草。他放下玻璃罩灯,抓着点燃的干草,点燃了第一堆枯枝。他又用一把点燃的干草,点燃了第二堆枯枝…他在做这一切时,显得不慌不忙。仿佛这世界空无一人,他在自由自在地做一件他愿意做的事情。

 四堆枯枝如四座火塔,立即照亮了山坳。

 鸟坐到青壶的身旁。他看到火光忽明忽暗地照着依然在睡的青壶。

 火从四角迅速地向红珍珠地里蔓延,四个点正变成线和面。火光里,红珍珠一粒粒,鲜红无比,仿佛是妖女在黑暗中看人的眼珠。不一会儿红珍珠地就在大火里劈劈啪啪地响起来,仿佛大年三十的爆竹声。被火所烤的红珍珠,一粒一粒在爆裂,果汁在火光里四溅,犹如一只只飞的红色蚊虫。

 鸟陶醉在这种让他的灵魂与体都感到无比刺的暗夜的燃烧之中。他竟然一时忘记了逃跑。盛大的火光,使他的面颊感到一阵一阵的舒心和温烫。他的眼睛在火光中闪闪发亮。他捏紧了双拳,举在空中发颤。

 “毁灭它!毁灭它!”

 鸟的心中,一如这烈火在叫唤。

 青壶醒来了。他看着熊熊的大火,一时呆头呆脑。

 鸟指着正在变小的红珍珠地:“烧掉了!烧掉了!”

 青壶站了起来,浑身直打哆嗦,用手将火光指给鸟看,嘴里却像一个还未学会说话的孩子:“那儿!那儿…”

 火越烧越猛,热冲击得剩下的红珍珠索索发抖,黑色的灰烬纷纷飞起,飘入夜空。

 独眼老人出现了。他的身影在火光的映照下晃动着。他朝山坡上的忘乎所以的鸟,不停地挥动着胳膊,意思是:快走!快点离开这儿!

 鸟竟然读不出独眼老人手势的意思,而跳起来朝老人挥动着欢呼的双臂。

 青壶站在鸟的身边,始终瞪着惊愕的眼睛。

 独眼老人拚命朝山坡上爬来。他几次摔倒,但挣扎起来之后,还是一瘸一拐地朝鸟爬来。

 四周的大火快烧到中间时,火势开始减弱,而减弱了的火势无法痛快地燃烧青青的红珍珠的枝叶,火一时犹犹豫豫,止步不前,并有了要熄灭的样子。

 鸟急了,从地上抱起青壶的草席与铺盖卷,冲下坡去。他打翻了玻璃罩灯,将油浇在草席与铺盖卷上,发疯似地踏进灰烬之中,不顾脚下的余火,朝红珍珠地的中央冲去。

 独眼老人终于扑了上来,一把抱住了鸟:“快走!快走!他们来了…”

 失控的鸟,却疯狂地甩开了独眼老人:“要统统烧掉!要统统烧掉!”

 独眼老人又一次扑上来,在大火的边上,又抱住了鸟。鸟回头来看独眼老人时,独眼老人趁势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草席与铺盖卷从鸟的手中落下,落到灰烬里。

 独眼老人大声地叫着:“快走呀!你快走呀…”

 鸟忽然清醒过来。这时,他听到轰轰隆隆的脚步声,正洪水般涌来。

 “走!”独眼老人一指黑暗,吼叫起来。

 “我一定要烧掉那些剩下的!”

 独眼老人说:“走吧,孩子,你别忘了,你是一个背负着天意的人!”

 鸟离开独眼老人,走向山顶。当他回头来看独眼老人时,只见他正抱着草席与铺盖卷扑向已即将熄灭的火。

 长脚率领数不清的人,已经拥进了山坳。

 鸟拉住青壶冰凉的手,望着山坡:独眼老人已将草席与铺盖卷投入火中。刹那间,那火像一个躺倒了的大汉挨了一鞭子,猛地跳了起来。

 火光照着长脚他们,巨大的人影就在石壁上魔幻般地晃动起来。

 鸟拉着青壶朝山那边跑去。青壶已经像一只受了惊吓的小鸟,懵头懵脑,任由鸟拉着一路奔下山去。

 鸟隐隐约约地听到有人在声嘶力竭地叫喊:“烧死那个老东西!”“烧死那个老巫师!”鸟这才知道独眼老人是个巫师。

 鸟正拉着青壶急速地朝山下正冲去时,山顶上传来了长脚深情的呼唤:“青——壶——”

 青壶愣了一下,立即站住了。

 “青——壶——”

 青壶仿佛一条小狗忽然听到了主人的召唤,将手从鸟的手中猛地拔出,往山顶上爬去。

 “站住!”鸟叫着。

 青壶根本不理睬,依然往山顶上爬去。他山上山下地爬惯了,爬得很快,转眼间就远远地离开了鸟。

 鸟看着他小小的背影,心中怜爱万分,不顾一切地追过来。当他终于追上青壶时,山顶上已有无数的人朝山下冲来。

 青壶坚决不肯跟着鸟走。他只记得峡谷与那片红珍珠。他咬了一口鸟的手,就在鸟一松手时,又朝山顶上拼命跑去。

 长脚他们已经发现了鸟,铺天盖地地扑过来。

 鸟望着青壶已经回到了那些人中间,长叹了一声,转身往山下跑去。

 长脚他们紧追不放,并且越追越猛。

 鸟觉得脚步声似乎就在离他丈把远的地方响着。他心中不免懊悔:难道这一回又不能逃脱了吗?他觉得他的信心正在衰竭,双腿也感到绵软。就在他两眼昏花之际,他来到了一片空阔地带。这时,一阵马的嘶鸣声响起。随着一阵风样的声音,他看到了一片朦胧的白光。这白光迅捷向他飞移而来——他看见了与他已经分别多的白马。

 “抓住他!”长脚在后面大声咆哮,命令在前面追赶的人。

 白马在鸟面前站着,一如往昔。

 鸟抓住白马脖上的长鬃,猛地一跃,骑上了马背。

 白马又一声长啸,随即掉转头,往山下跑去,不一会儿工夫,就消失在了苍茫的夜中…  m.iGMxS.cOm
上章 根鸟 下章